首页 >>

水果店呈“遍地开花”之势,水果经营——由“摊时代”向 “店时代”迈进

2018-01-15 07:31 来源:365每日更新最新网址—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:刘振华

水果店感觉越来越“高档”。(记者 李风 摄)

  本网讯(记者 沈爱民)整齐统一的货架、清香四溢的水果、干净舒适的购物环境……记者近日在城区走访时发现,高档住宅小区附近,水果连锁店开了四五家;同一品牌的水果连锁店,隔条马路面对面就开了一家……似乎是一夜之间,城区大街小巷水果连锁店遍地开花,而以前分布在小区、马路边的流动水果摊逐渐消失。

  市民由图“便宜”到图“质量”

  “以前买水果基本都是到超市,可是自从两年前,上初中的女儿尝过了小区里一家精品水果店的水果后,每个月的水果开支就直线上升。我买了10个橙子、2个芒果,再买了点草莓,总共160元。基本上每周去一次,每次都要100多元。”1月14日,在城区胜利四路一家水果店,正在购物的程女士跟记者聊了起来。

  目前,在城区除了果品批发市场、大超市卖场外,分布在街头的水果连锁店正成为一支崛起的生力军。“这些开水果连锁店的人大部分原来是做水果生意的小贩,随着路边摊被取缔。一些人登堂入室开起连锁店。”

  记者在四新路一家水果连锁超市看到,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橙子、火龙果、香蕉、柚子等各色水果,中高档水果占30%至40%。以进口水果为主的高档和箱装水果市场,将随着春节临近而日渐升温。

  记者随机调查,市民普遍反映,水果店的价格比流动摊贩要贵,还是更愿意去水果店买,无论是水果的卖相还是口感都明显好,不担心缺斤少两,质量也更有保障。

  注重消费者的“购物感受”

  一家经营好的水果店,服务一定是紧跟消费者需求。以前荸荠、甘蔗削皮卖,市民就感觉很方便了,城区“鲜果吧”的老板另辟蹊径,买了台榨汁机,甘蔗榨汁卖,吸引很多消费者。四新路的鲜果果连锁店,市民买的哈密瓜、芒果等都可以免费削皮,提供打包盒分装好。这些营销手段都成功地增加了店里的人气。

  水果讲究新鲜,除了过年以外,市民不再一次买很多水果放在家里,比如买一麻袋橙子、一捆甘蔗等。水果店针对性地开展服务,菠萝蜜、榴莲等水果,都是“拆”了分盒包装,20元左右一盒,很受市民欢迎。

  水果店经营的品种以“多”取胜。记者在采访中看到,很多水果店10元一盒的水果拼盘,有几样时令水果,市民买回去榨汁、零食都非常方便,而且品种多样、自由组合。四新路“水果博士”的老板告诉记者,一天卖四五十盒是正常的,夏天是旺季拼盘卖得更多。

  “洋”水果本土化成大众水果

  榴莲、车厘子、牛油果、芒果、山竹……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带有异域风情的水果开始漂洋过海,进入到宜昌市民的生活中。洋水果不再是奇货可居,开始成大众水果。

  物流业的发展使得水果运费减少,由此带来洋水果的价格不再“高高在上”。“以前,一公斤红提批发价就是30多元,经济条件好的市民也要掂量着买;现在好了,零售价一公斤20元左右,普通家庭也能隔三岔五地买来换换口味了。”在城区隆康路,四季鲜精品水果店的老板告诉记者,以前,车厘子、芒果、榴莲等洋水果的价格是本土水果的6倍左右,现在价格下跌,只有本土水果的2到3倍,甚至价格不相上下。记者在步行街木朵水果店看到,美国进口的蜜橙每公斤卖到40元,但云南的褚橙也卖到35元左右一公斤。老板告诉记者,真正卖得好的是秭归脐橙、赣南橙等,受市民喜爱。

  同时,洋水果的“本地化”,比如红心猕猴桃、蓝莓、火龙果等在宜昌本地都已开始种植,并且有一定的规模,这也使得洋水果的价格开始下跌。

  近几年来,城区水果店的数量明显增多。相对于其他开店做生意来说,对资金投入要求也不高,这样的准入低门槛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水果店。另外,市民对水果需求量的增加也刺激着水果店的增多。但水果店日益增多的背后也有风险。“竞争越来越激烈,钱难赚。房租、水电费,这些都得考虑。还有物流成本,一旦水果卖不动,坏掉得自己承担损失。”东山大道一家水果店的老板说,一些水果店也面临着“开张容易生存难”的情况。

 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“突围”?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水果零售利润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:进销差价、向供货商要利润和向供应链要利润。整合供货商资源、与供货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势在必行。而建立水果连锁店则可凭借“跑量”优势,与供货商建立合作。 水果专营店想要经营长久,除了做好进货渠道、销售价格、市场定位方面的文章外,还要将网络销售和实体店销售合并,吸引更多的消费者,增强市场的竞争力。

热点专题
无障碍浏览